在我來西藏之前,其實壓根兒不知道大昭寺,但對於藏族人來說,它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朝聖地。
對於藏族人來說,它是宇宙的中心點,而目前也是現存最輝煌的吐蕃建築。
假設真要打個比方,拉薩大昭寺之於藏族,就好像麥加清真寺之於回教徒,由此可見大昭寺的崇高地位,其實遠大過於我們常聽到的布達拉宮。
大昭寺的外圍是八廓街,可以看到許多人拿著「轉經筒」順時鐘旋轉,這是因為轉經筒內藏著經文,旋轉轉經筒也代表念經祈福的意思。
繞著八廓街順時鐘繞一圈,就如同轉經輪或轉經筒般,可以為親友祈福。
至於為何是順時鐘而非逆時鐘,則和西藏的宗教息息相關,稍後談到西藏宗教時會再詳細說明。
我們依循當地人的做法,順時鐘繞過八廓街,來到了大昭寺,路途中看到眾多虔誠的信徒,有的雙手合十朝拜,有的則邊走邊跪拜。
這些人不乏從其他省份遠道而來的信徒,他們可能走了好幾天,甚至走了好幾個月,就算磕頭瞌到額頭長繭、跪拜跪到衣衫襤褸,都無法阻礙他們的朝聖的心願!
有趣的是,藏族人的雙手朝拜方式與我們不同,他們的姆指會彎向掌心,象徵「佛在心中」。所以來西藏的寺廟朝拜時,記得入境隨俗將你的姆指彎向掌心囉!
高聳的經幡柱上,佈滿了許多寫著經文的經幡,當你頭頂著經幡底座,誠心誠意地為家人與朋友祈福時,據說願望就會實現。
所以下次經過時,不妨也仿照當地人的動作,將頭頂著經幡祈福吧!
唐蕃會盟碑的前後有兩個石碑,勸人恤出痘碑與無字碑。
前面的石碑為勸人恤出痘碑,碑文記述了清朝駐藏辦事大臣和琳在西藏拯救天花患者,並力圖改變藏族平民傳統葬法的努力(OS: 但喬王覺得漢人的土葬未必是最好的方式...)。
後面為無字碑,碑上無任何文字或符號,據說是為了紀念修建大昭寺的工匠們而立。
這些石碑的旁還有一棵柳樹,又名為「 公主柳」或「 唐柳」,據說最早是由文成公主親自栽種,但後來枯萎了,後人又在原地補種一棵。
然而,相傳西藏以前沒有柳樹,主要是因為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,母親折柳相送,才從內地傳到西藏。
如今,西藏市區已普遍種植柳樹,而藏族人民因懷念文成公主,十分愛護這些柳樹,並把大昭寺前的柳樹保存至今。
來到大昭寺前,可看到無論是大人或小孩,都朝向寺內朝拜。究竟他們在膜拜誰呢?
原來是7世紀時,伴隨著唐朝文成公主出嫁給松贊幹布而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!
不過,真要追究到底,大昭寺原本供奉的是尼泊爾公主出嫁帶去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,而小昭寺原本供奉的才是文成公主出嫁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。
那為什麼大昭寺後來也供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呢?這裡又有一段精彩的歷史小故事了...
當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等人相繼逝世後,唐朝武則天開始派兵入藏,想要奪回當年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。
節節敗退的藏人後來將佛像從小昭寺移至大昭寺的暗室(藏佛洞)中秘藏,因為知道武則天篤信文殊菩薩,所以決定賭一把,以泥牆封住暗室,再於牆上繪製文殊菩薩像。
當唐朝大軍追到大昭寺,看到了文殊菩薩像的泥牆後,因為怕破壞此牆會惹得武則天不高興,甚至引來殺頭之罪,所以最後沒有破壞此牆,也遍尋不著釋迦牟尼像,而藏人才得以保住重要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。
進入寺廟時,首先會看到四大天王-東方持國天王、西方廣目天王、南方增長天王、北方多聞天王,東西南北天王都有各自的特色。
寺廟上方黑布的圖案是藏族的吉祥八寶(寶傘、寶魚、寶瓶、蓮花、海螺、吉祥結、法輪、勝利鐘),而這八寶已融入當地藏民的生活中,就算是藏民的家裡也能隨處可見。
然而,可別以為穿戴著吉祥八寶,就代表融入藏民的生活!
據當地導遊的說法,中國歌手薩頂頂曾將身上的衣服配件都織上吉祥八寶,包括鞋襪,結果惹惱了當地藏民,紛紛在網路上指責她不尊重當地文化,因為吉祥八寶就這樣被她「踩在腳底下糟蹋」了!
最後,在群眾的壓力下,她才不得不出來面對大眾道歉...
逛西藏寺廟時,有一定的規矩,通常都是順時鐘參拜,而這也是有典故的。
西藏是全民信教的國家,他們的主流宗教包含了以下四種:
- 格律派(黃教)
- 薩迦派(花教)
- 寧瑪派(紅教)
- 噶舉派(白教)
這四大教派都是順時針參拜,而這些派別的「顏色命名」可從他們的服飾(如裹頭巾)看出端倪,而觀察神像時也可透過此方式判斷是屬於哪個教派。
有趣的是,西藏的本土宗教是苯教(黑教),當黃教/花教/紅教/白教等宗教傳入西藏後才逐漸式微。因為苯教信徒是逆時針參拜,所以參拜會顯得特別突兀。
下次當你發現有人在西藏逆時針參拜時,你可以推測出兩種原因,一是他不懂西藏的參拜規則,二是他為苯教(黑教)教徒。
(OS: 感覺苯教教徒在擁擠的寺廟參拜會很辛苦,而且很容易被其他教派翻白眼...)
再往前踏入寺廟的核心,感覺又是別有洞天的世界,而這世界充滿了許多莊嚴神聖及金碧輝煌的佛像,以及數也數不清的佛堂。
因為寺廟核心無法拍照,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下方大昭寺的門票瀏覽圖。
寺廟屋頂上,除了可以望向遠方的布達拉宮之外,還可以看到兩隻山羊與金輪的銅像,而這座銅像原來是來自於一段關於文成公主的傳說...
傳說文成公主嫁入這裡時,大昭寺所在地周圍原本是片沼澤,沼澤中心有一湖泊,置於拉薩城中有如一巨大的魔女仰天而臥。
因為文成公主懂得卜卦,確認在此建寺便可鎮住魔女心臟,於是利用眾多山羊馱著土石,開始填湖造陸與建寺。
藏語稱山羊為「惹」,稱土為「薩」,為紀念建寺,佛殿初名「惹薩」(發音就是後來的拉薩)。
佛殿經過多次改名後變成「大昭」,藏語為「覺地」,意思就是「釋迦牟尼的佛堂」。
也因為如此,藏族有「先有大昭寺,後有拉薩城」之說,由此可知大昭寺在拉薩市的中心地位。
走出寺廟後,我們彷彿經歷了一段奇幻之旅,也更了解西藏的宗教、文化與歷史。
沒來過大昭寺,很難想像大昭寺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,竟是這麼的崇高與重要!如果有機會,你一定要來此親身體驗一下!
延伸閱讀:
留言列表